#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電視辯論對於選舉重要嗎?〕
美國大選進入倒數一個月,每回總能吸引新聞焦點的電視辯論也隨之展開。
兩周前的電視辯論上,川普和拜登多次互相插話,讓場面陷入一片混亂,被喻為史上最糟的一次辯論。
而上周的副手辯論雖然收視人數達到史上第二高的 5790 萬人次,不過在會後引起最大反響的不是候選人討論的議題內容,而是彭斯頭上那隻揮之不去的蒼蠅。
這不禁使人疑惑,究竟電視辯論對於選舉重不重要?能夠對選民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因此,今天我們就要帶各位壯士一窺電視辯論對於選舉的重要程度。
▌史上首次總統電視辯論
史上首次的電視辯論是 1960 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兩位候選人甘迺迪以及尼克森之間的對決也被喻為是史上最經典的一次。
辯論前,時任副總統尼克森不僅具備全國知名度,先前八年執政表現上也頗受肯定,反觀對手甘迺迪參議員在資歷與知名度上完全無法與之抗衡。沒想到甘迺迪靠著辯論會上的精采表現,成功扭轉聲望與全國知名度不足的劣勢,令選民刮目相看,最後順利入主白宮。
▌電視辯論對於選舉的影響
電視辯論有別於掃街拉票、競選廣告或造勢大會等手法,電視辯論讓候選人必須同台並且有言詞上的交鋒,給予選民直接檢視並比較候選人的機會。
密蘇里大學的政治傳播學者分析過往研究辯論效果的文獻後發現美國總統大選的電視辯論對選民具有下列影響。
❶ 產生議題知識
❷ 改變對候選人人格特質的認知
❸ 有時能改變投票決定。
▌電視辯論的策略應用
政治傳播學者 Benoit 將候選人在選戰中傳播的訊息分為三類
❶ 自誇自己的優點 (主張型訊息)
❷ 攻擊對手的缺點 (攻擊型訊息)
❸ 防禦對手對自己提出的攻擊(防禦型訊息)
當中,由於防禦會提醒選民那些對自己的攻擊並且跟隨對手的議題設定,因此除非萬不得已,候選人通常不喜歡使用太多的防禦訊息。
套用在電視辯論上,多項研究都指出每次辯論上都是自誇最多、攻擊其次而防禦所佔的比例最低,而選戰中民調領先者大多以自誇為主軸,而落後者則傾向使用較多的攻擊訊息。
▌電視辯論會影響選舉結果嗎?以美國為例
賓州大學以 2016 年大選辯論進行的研究發現,有觀看辯論並且關注後續報導的人們,比起那些沒有觀看辯論及後續報導者,對於候選人在各項議題上的立場有更高的了解。不過在改變選民對候選人的認知以及改變投票結果上,研究發現並沒有顯著的影響。
(建議閱讀附圖表格喔!)
在辯論前認為希拉蕊和川普將對國家福祉造成威脅的受試者分別為 50.3% 和 63.4%,而在觀看辯論後,依舊有 50.2% 和 63.2% 的人認為他們對國家福祉會產生威脅。
現有的多數研究也認為電視辯論對選民的投票決定影響是有限的,尤其是已經心有所屬的選民。
密蘇里大學就美國 2000 年至 2012 年的大選辯論的調查就發現絕大多數選民不會根據大選總統辯論中所見而改變主意,不過對於那些還沒做好決定的選民,辯論依舊能左右最後的抉擇。
▌電視辯論會影響選舉結果嗎?以台、韓為例
針對既有集中於美國的研究,電視辯論在選民投票結果上看似影響有限,但是不同國家的觀察結果可能會有所差異。
例如韓國東國大學的研究就發現, 2002 年韓國總統選舉中有高達 11.8% 的選民表示會根據電視辯論的表現投票。
而台灣雖然缺乏近期研究,但 2016 年大選的民調也顯示超過三成的受訪民眾會依據辯論表現來選擇投票對象。
▌結論
縱使電視辯論可能無法動搖選民對各候選人的認知或是他們最後投票的選擇,但是在提高選民議題知識上,其帶來的效果不容小覷,尤其是那些本身資訊掌握程度較低的選民,透過電視辯論的傳播,得以使他們更清楚各候選人在各種議題上的主張和差異。
所以電視辯論在政治選舉,甚至是民主政治的運作上,依舊扮演著正面的角色。
#政治 #台灣 #科普 #科普政治學 #政經八百 #大學生 #選舉 #川普 #美國總統大選 #美國 #vote #拜登 #辯論 #民調 #大選 #總統